歐洲旅行筆記集錦

2014年的時候去了歐洲42天。

其實我無法解釋我去歐洲是去做什麼。許多人會去旅行是為了要逃離工作或什麼,並且吃了好吃的東西、住到舒服的飯店、好好享受一下、看美景,或許找找朋友,就會痊癒了。但是我卻很難因這些事情真正紓解壓力。我累癱的時候都會覺得「把我一個人關起來,給我書,讓我寫字三天,我就會痊癒了」。這樣的人,在國外聽著窗外傳來陌生語言的建築工人的吼叫和疑似精神異常的人的咒罵(通常這種東西才會大聲到讓你聽到),又完全沒有方向感、一出門就會迷路的人,旅行對我來說並非享受,比較像是受苦。每天要出去,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而且我旅行時的手機是壞掉的,一拍照就會沒電的。(我另外帶了台數位相機)。

所以我當時找路是靠紙筆。從10幾歲就有寫東西的習慣,而尤其之後身體不好,更加重視用筆記記下細節和回憶的習慣。在歐洲時就靠著這種方式行走各地。有些人覺得留下車票和表演票和電影票是一種有點特別的行為。抱歉我就是這種會留下各種不重要小東西的人,包括到廁所排隊發的號碼牌XD。但現在事隔幾年,工作很累時忽然想起有這本筆記,拿起來看,覺得是年齡2字頭時的自己在拯救年齡3字頭自己的心靈。

我當時就靠著這些自己畫的地圖,克服極大的恐懼,抱著90%會迷路、只有10%找到路的機率,鼓起勇氣、出門,去一個自己決心要去的地方。

所幸到後來,旅行比較久了以後,似乎也慢慢回神可以思考。把目不暇給的展覽和舞台劇的內容、觸動心弦的部分記錄下來、用筆記本記下重要地圖和地址(甚至住在比較鄉下的時候還手抄了整張公車時刻表)、寫下一些當時的想法和聊過的話題、讓當地人把重要資訊寫在本子上、用本子和當地人溝通、教一些半路相識的當地人簡單的中文。這些事都很有趣。

以下摘錄本子裡寫到的,一些事情。

===============

#1 (於巴黎)

旅行時若遇上知音,總會覺得「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在一起,一定會成為一輩子的摯友」。因此旅行回來了以後,會花更多的時間和這輩子真正的摯友在一起。因為,能有一輩子的時間來聽他們說話,是無比幸福的事。

#2 (於亞維儂)

紐約的觀眾「人很好」,隨便一個很平庸的戲都可以得到standing ovation。沒事就有宏亮卻又空洞的笑聲或掌聲。法國的觀眾「人很不好」,沒事不會亂笑(令人覺得真自在)、戲有點拖棚就一堆站起來走人的(就算是又貴又好的戲也不例外)、關於藝術鑑賞的牢騷一大堆。應該很少有一個民族的牢騷那麼多的。但是看到這樣嚴厲(人很不好)的觀眾,為了戲被雨中斷而在雨中等了將近一小時等戲再繼續、隨著音樂搖擺、跟著戲吹口哨、歡呼、甚至到戲後,因為感動無處發洩而集體跺腳製造戶外劇場大地震,那種感覺讓我全身細胞都震起來,是無法言喻的人類狂喜經驗。(每一次的驚呼都像看到嚴父的笑容。) 這裡最重要的重點是,你從不需為了鼓掌而鼓掌。

#3 (於慕尼黑)

我們活在一群太空垃圾之中,並因此而感覺到溫暖。

當你知道你所製造出來的東西,以及你所付諸過的情誼,都會成為宇宙中的太空垃圾的時候,你是否還會因此感覺到溫暖?

#4 (於柏林)

今天民宿的主人問我,在這趟旅行中學到了什麼?我一時間給了他一個比較臨時的答案。但是,柏林教會我一種很重要的器度,一種"Get over it!"(看開點吧!)的器度。

這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很酷。五顏六色的頭髮,滿身的刺青,眉環、唇環(非常多人有唇環)、女生穿著幾乎把整件內衣都快露出來的夏裝、地鐵上大白天就一堆人手上拿著啤酒若無其事的喝著,街上充滿了融合現代感和破敗感的塗鴉,街頭藝人攢著錢準備下一步的流浪,一邊唱著Kurt Kobain之類的厭世歌曲。

每天都和數以百計的這種人擦肩而過。

這些在台灣都可以輕易讓你丟掉工作或是鬧上家庭革命的特質,在這裡反而感覺起來像是一種溫順而不像是一種叛逆。說實在的,我覺得這裡最酷的地方在於,你再怎麼叛逆,感覺「你的父母都叛逆得比你多」。你能叛逆到哪裡去?未婚懷孕、吸大麻、流落街頭、女性菸槍…這些都是你父母或父母輩的鄰近友人都體驗過的事,已經織入好幾個世代的社會纖維裡。「沒什麼大不了的」是一貫的態度。你要體驗人生?去試啊。這裡的上一個世代可謂堅強的世代,歷經了風霜、戰爭、飢餓、槍斃和屠殺的危險、還有柏林圍牆倒塌的歡騰,以及在以上種種的情況下,還能夠戀愛、飲酒、抽菸、並認真工作、用力反叛及享受人生。你能壞到哪裡去呢。

這裏,如同我在紐約看到的一樣,常會遇到刺滿刺青、穿著唇環但極度溫文有禮的書店店員或圖書館館員,當然也有藝術家。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違和感或任何社會邊緣人特有的焦躁。當然不是說這個社會沒有它的次文化或與年輕世代的掙扎,但是我接觸過的中年世代感覺非常「大器」,這些次文化的特徵,真的都是不須過於拘泥「小節」,而真正重要的,是無論你做什麼,商務人士也好或破敗的藝術家也好,都非常著重務實。這也是他們如此大器的看待一些享樂性事情的原因。你是專搞派對的,很好啊。很正面。很務實。我也喜歡派對。那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沒什麼世面是我沒見過的。務實點吧,看開點吧,Get over it!

#5(於雷克雅維克)

謝謝。家裡的確是最好。但我不認為這是我在這趟旅行裡學到最重要的事。我在這裡經常受到人們的幫助。而這裡的人幫助人,並不是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或他們擁有很多東西。我在冰島這裡相識的都是一個人旅行的女生。她們都比我年輕,我們同樣都是形單影隻。但我從她們身上學到的事,遠比我在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家鄉所能教我的還多。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願不願意、能不能夠幫助別人?你們可能會說他們不是一無所有,但是當你體會一個人旅行時,到了一個猶如絕境的地方,你又冷、又孤單、東西又貴得離譜、陌生事物不如你想的友善,回去的飛機又無法輕易訂到的時候,你真的會體會什麼叫一無所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當那個生氣、害怕、吵著要回家的人,還是要當那個自己獨立探索、享受事物、並對人伸出援手的人?我很羞愧地承認自己的潛意識是前者,但如果沒有遇到像後者這樣的女孩,我永遠也沒辦法發現這個世界有多美。我從來就不能原諒自己如此不獨立。但在這裡,我遇到了我所認識心胸最開闊的人。這些女孩都比我年輕,但她們經驗都比我豐富。她們可能在13歲時就用假ID上了酒吧,但她們也都成為學業、事業和友情面都很成熟的女生。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目的,多少都是為了要尋找自己第二個家。而依我的意見是,人在越年少的時期擁有四處為家的能力越好。

請不要不斷的為了一己之思念之情而不停的勸慰子女回家,這是相當不成熟的,甚至是心胸狹隘的。你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子女還未完全羽化成熟,就一直不停的保護他們。

發表留言